【打開怡安的食器棚】為小聚會備茶

文字、攝影|盧怡安、編輯|Josh Peng

住我家附近的朋友,時不時會與我們幾位三蘆區住得近的鄰居們,相約在她住處吃頓午餐。她會俐落的做幾道,沙丁魚罐頭變化出的涼菜、義大利麵,和香味滿溢的濃湯等等,簡單,但是直接、好吃。

曾經是甜點師傅,她做的蛋糕、餅乾,也都是樸實經典、但雋永不已的好滋味。還有她家裡時常會有的日本小甜食們,真是不好意思,我總是一口又一口。

「啊,對了。」我這次終於想起來,「我帶點茶去泡吧,配點心。」

朋友們知道我曾在嚴格又認真的老師門下,學習了九年左右的時間。興致來的時候,會擺出一大陣仗的茶席,燭台、甕花,一桌子綾羅綢緞的佈置。偶爾也會去不同朋友們的古董空間,鋪上季節裡恰當色彩的茶巾,以幾項老件舊物,東西混搭地佈置出,稍微令人解憂療癒的茶席。

「妳不要弄太複雜喔,輕鬆就好。」這次準備要大聊近期好笑生活事的幾位朋友們怕我麻煩,趕快叮囑。

我大笑。「收到、收到。」像這樣的小聚會,我也怕弄得太盛大,喧賓奪主的惹人嫌棄呢。恰當可愛就好。

但要帶什麼茶去助興好呢?

這回的兩位朋友,生活飲食都比較西式,或偏向和風洋派。雖然品嚐各種滋味的經驗豐富,但我日常裡隨手有的台灣烏龍茶,大宗是阿里山高山烏龍茶、坪林的包種茶或東方美人,大概不是她們熟悉的守備範圍。正在忖度,怎麼樣可以配得上她手中豐富奶油香,甜度溫暖的飯後甜點,又能使她們開開心心呢?

端來一只兩掌寬的老件圓木盒,像是要帶野餐便當那樣,我準備只在這個木盒的肚量限制下,配合她家樸素自然的古董木餐桌色調,帶幾件最必要的茶具,就夠了。出門、出門~


像帶野餐便當一樣,我將必要的茶具放在老件圓木盒中,輕鬆出門。

當日的港式臘腸義大利麵果然好吃。幾位生活型態相近的朋友聚在一起,話題也如同預期,像麻雀早晨會報那樣,吱喳熱烈。

飯後朋友端出了奶油餅乾和巧克力,我端出了藏在肩揹帆布袋裡的小圓木盒。一打開蓋子,嘩的一下,她們停下了熱烈的話題,異口同聲的說:「好可愛喔。」

哇,我的虛榮心一下得到滿足(笑)。不是我要說,老件圓木盒風化得真剛好,淺淺的褐色,帶著自然的木頭橫紋,不需要繁複的擺設,就自帶氣氛。它那只帶圓邊的蓋子,翻過來使用,不用額外攜帶道具,恰好就是放上茶壺、茶針的茶盤了。

如果真要慎重奉茶時,茶壺、壺承、茶盤、蓋置、茶匙、匙置、茶則、茶盅、茶杯、水方、潔方……要妥善安排的道具實在太多了。不過近年來,我與常用的米白小壺太熟悉了(我還給它取了名字),量茶、置茶的茶則,我就省略了;注水因為熟悉而控制得精準時,潔方我也省略了。因為常用,壺蓋和茶匙也有了順手放的位置,蓋置與匙置也省略了。

剩下最基本,從小圓木盒裡拿出來的,就只需要茶壺本人(因為壺把扁寬,像義大利麵那樣,我叫它寬麵條)(沒有人想知道)、茶盅、茶杯和茶匙。但是因為前陣子剛買了羅翌慎老師新做的花口小杯與搭配的杯托,太想帶去給她們用了,所以沒選擇平時常帶,簡便俐落的高腳杯,選了它們。

除了帶著像義大利麵寬麵條般壺把的茶壺外,也帶著羅翌慎老師最近新做的花口小杯及杯托到朋友家,想讓大家也一起用用看。

不打擾正講到興頭上的話題,朋友們kili kala的打開鐵盒餅乾的同時,我也打開所有感官,評量當日的溫度與風向等等,將熱水調整到應該會適切的溫度,盡量不引人注意的專注注水。

雖然大部分茶席或其他餐飲,口味安排多數都是由濃至淡。但是剛吃完拌入新鮮生蛋黃與起司的臘腸義大利麵,還有面前要配的奶油餅乾,我為我們準備的,其實是當日滋味較濃重的東方美人茶。

從茶壺裡注出紅潤帶香的東方美人茶時,我偷瞄大家,最好趕快稱讚我很香哦。幸好朋友們都超捧場,馬上不住的說,哇,有香有甜呢。

選擇的東方美人茶是坪林產區的。和纖細嬌豔的北埔產區比起來,比較沒有那麼多粉嫩香,但是不容易出澀。木質調的氣味較重,茶體也比較扎實,搭配奶油香的點心,不至於被掩蓋,而也與朋友們熟悉的西式紅茶滋味,有相連接的熟悉記憶。


其次才泡上了我經常在喝的阿里山高山烏龍茶。那一日泡出了陽光、坦率,帶有一點甘蔗氣息的香甜味,我自己在心裡覺得溫暖好喝。


平時在準備茶席,還有相襯的茶點心時,最怕巧克力點心。巧克力霸氣的西式香料氣息,以及濃郁的甜感,會掩蓋烏龍茶幽微的香味,及帶走茶的餘韻。但是呢,我自己最不喜歡有些茶人很嚴格,一開口就是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的。所以當然是微笑看著桌上一整盒的美式巧克力不作聲。

不過朋友們都是熱愛飲食的人,喝了幾口茶,很自然的,就把手指縮起來,沒再伸向巧克力。「哎呦,今天這個巧克力不搭。」她說。我什麼都沒說喔。但心裡覺得有趣,還有,具有共鳴朋友的溫暖。

茶後也很快的,就可以把區區幾樣道具,包妥放回圓木盒裡面。有小朋友要接送的媽媽們,及時在四點前,帶著歡樂的餘韻各自散去。


非常喜歡這樣隨興輕鬆的午間小聚會,以及,為這樣小聚會備茶的快樂。


  • # hence,雜誌
author

喜愛動手做菜,也對器皿著迷不已的人。在不同季節裡探索著經典的、新奇的食材,也為廚房、餐桌換上符合時節的那些,或傳統、或現代的道具、器物。喜歡上傳統菜市場搜羅時鮮,也愛上網訂來難得的鮮物。鍾情許多當代器物作家,也在雜貨五金行裡遇見許多可愛好用器物。

著有《秋刀魚一條半》、《秋刀魚變溫柔了》。現在開始每個月固定在這裡,與大家分享季節裡的美味與器物。

read more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