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毛奇的節氣料理】節氣雨水吃家常菜:肥美青蔥同燒的獅子頭

【毛奇的節氣料理】節氣雨水吃家常菜:肥美青蔥同燒的獅子頭

文字、攝影|毛奇、編輯|Josh Peng

今年過年前去了上海一趟,舟車勞頓,到了住處放好行李真是餓的前胸貼後背了,想吃點帶有上海味道的食物,我跟先生就吃了黃魚煨麵跟菜飯獅子頭,算是一種落地的味覺洗禮。離開的晚餐在中餐館子,看到有加鹹蛋黃的蘇州式獅子頭,也好奇點來吃——我不算是愛好鹹蛋黃之人,但作為學習,很值得吃吃看。如此這般,一點一點,建立對於獅子頭的理解。

春節也結束了,週末在家午餐,我就決定來做一頓上海風的家常飯。

先生非常期待,他說我每次旅行完,菜色就會有了旅行地的元素,我想這是因為對世界的理解又增加了一點的關係。以下就是我在台北做的上海家常菜。

#名為獅子頭的大肉丸

獅子頭簡單來說就是大肉丸。把絞肉或肉小丁調味後捏成大肉丸,入鍋油炸定型,再放到醬汁燉煮出餐。說來簡單,也確實不難,但其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細究:肉的肥瘦比例、是否放入帶來口感的食材小丁如荸薺、增加柔軟保水口感有些人會加入豆腐、澱粉的多寡等等,不同的配方會帶來不同的口感。



我自己是做菜蠻隨興的人,因此就是去豬肉攤,跟老闆阿姨說「我要做獅子頭,給我一點絞肉... 半斤可以嗎?」,豬肉阿姨聽了,眉頭一皺,「哪有人做獅子頭肉買半斤的?你差不多一點。」秤了一斤的肉,不由分説。

拎著這一斤的豬絞肉回家,最重要的元素就是要打蔥薑水去腥。這部分屬於調味,我磨了半根生薑泥,切了兩根蔥,還有秘密武器——油條碎。

#油條,我加了油條


獅子頭是很知名的菜色,當然有各地的地方風格,也有新創造,以及眾生創造的百家百味,在大框架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做就行。我研究了一些食譜,發現一位退休上海阿姨在她的獅子頭絞肉裡放了「油條」,認為油條可以帶來蓬鬆感。哇我覺得這個點子太妙了,堪比加麵包粉,但更好!於是買菜時順便去跟賣飯糰的阿姨買油條。


「阿姨阿姨,你有沒有油條賣我?剪過的也可以。」

阿姨抽出油條,說她只剩整根的,然後不由分說就清脆地折一半遞給我。我愣了一下,阿姨,這種把東西攔腰折一半的快樂我沒有要跟人分享耶,不過有買到就好!

除了蔥薑油條,還需要加入料酒(黃酒類型的料理酒,比如紹興),我用鹽巴調味,一顆雞蛋,澱粉(我用了一匙片栗粉),打一點水,同方向攪勻到蓬鬆有黏性。這裡澱粉的效果是要讓所有材料連在一起成團,雖然便利於操作,放的時候千萬不要太貪心,否則做出來的獅子頭肉丸肉感盡失,好吃程度大幅下降。

#在青蔥的季節,蔥整把放下去一起燉煮吧!




肉丸子油炸好定型後,移到鍋內燉煮上色入味。

上海風情的濃油赤醬,顏色一定要深,味道要甜。鍋內先用二砂炒焦糖,倒入水與老抽,試一下味道,可以補醬油賦予鹹度與鮮味。這鍋醬汁除了煮大肉丸,我還放入一大把青蔥——這時的青蔥又美又便宜,而長時間醬油滷煮後的蔥非常下飯,一定要一起!

#沒家鄉肉就用義大利火腿肉(prosciutto)來做菜飯吧!

以港式臘腸及義大利生火腿 prosciutto 碎塊來替代「家鄉肉」的上海菜飯。

菜飯同樣是非常家常的料理,甚至也不獨上海,江南地區都有這樣的料理,我做起來就更隨性了。比如燒菜飯用的鹹肉是「家鄉肉」,我在濱江市場沒找到,就用一根港式臘腸和義大利生火腿 prosciutto 碎塊來替代。義大利生火腿是本來就可以生吃的,風味甜美乾淨,拿來做菜飯當然好吃到不行,毋需多言。


買到義大利生火腿 prosciutto 碎丁,天助我這個買不到家鄉肉的人。蔬菜一般用青江菜。

但在作法上,我堅持用上海式的做法來燒菜飯——用動物油脂(豬油)在鍋內炒香醃肉丁後加入青菜碎與生米同炒,米粒吸收青菜與火腿香氣,油亮亮的,再加水煮成菜飯。


米先炒過了才入電鍋做炊飯。

這樣老派的做法優點是米飯的滋味特別飽滿,缺點是炒完又入鍋炊飯,菜飯出鍋顏色會比較黯淡。我的做法是留一部分炒好的青菜,出鍋後再拌進去,這樣滋味也有了,翠綠的顏色也有。


#橄欖油拌窩筍、酒漬草莓優格

搭配獅子頭與菜飯,吃些時令的清新小蔬果足以帶來讓人滿足的平衡。

在2月時,萵筍跟草莓都是正盛產的時節。將萵筍刨成條加上黃檸檬,滋味爽口;草莓則切半用蘭姆酒跟糖漬一會兒。放到無糖優格上就是一餐完美的結尾啦!

節氣雨水, 2 月這個時間點,有些事物是一年一會,必須記得吃的。


一個是萵筍,也就是 A 菜心,萵筍莖碧綠清脆,上面的葉子就是嫩嫩的 A 菜。將萵筍刨成條,撒一咪咪鹽,淋上橄欖油加一點點黃檸檬,是爽口小菜。萵筍買來通常上面會有一撮葉子,別扔了,上海人吃菜飯其實喜歡放 A 菜,青江菜(當地稱上海青)通常是冬天才放在菜飯裡。我把上面的葉子切一切也拌進去菜飯裡,一點都不浪費。

最後是草莓,台灣的草莓真的很美味,大小皆宜。

要讓好吃的草莓再更好吃的做法是,草莓切半用蘭姆酒跟糖漬一會兒,放到無糖優格上就是一餐完美的結尾啦。

  • # hence,雜誌
飲食作家 毛奇

台灣人類學訓練,義大利慢食大學(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Scienze Gastronomiche)食物文化行銷與溝通碩士。食物研究者,住在台北淺山;除了撰寫專欄與報導寫作、從事料理設計外,也長期經營「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」社群,曾出版《深夜女子的公寓料理》,年初推出了新書《足夠好的日常—毛奇的365日提案》,與讀者們一起過著日日生活,找到屬於自己、剛剛好的生活方式。

從今年3月起,毛奇也開始在這裡,分享每月的節氣料理,從當令食材中,感受四季遞嬗與生活中的風土滋味。

FB: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

(毛奇個人照:攝影|Kris Kang)

read more
相關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