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為自己的生活創造紀念日】貓貓離開的日子,都在提醒我不要忘記——謝欣曄

口述|謝欣曄(小又)、文字|Gill Li、插畫|Jackie Chen


「因為養過的貓實在太多了,我實在很難記得與每隻貓特殊的日子,收編過太多,確切哪天住進來的很難界定,就連有時候誰打破什麼,我甚至也很難分辨是哪隻貓做的。」

冬日的台南依然有著南島的溫暖,涼風中帶著愜意悠閒的溫度,就像記憶中的台南,有著剛好的閒適。拐進一處無尾巷中,本事空間製作所正台南辦公室坐落於此,庭院的幾隻小貓正曬著太陽午睡,街邊亦有小又刻意準備的貓糧,供浪貓自由來去。屋子裡同樣熱鬧,目前收養了十一隻貓咪,若要細算小又經手過的街貓,大略有五十隻了。

「欸,其實我以前是狗派的!」小又笑說。

當時本事空間還駐點在321巷藝術聚落時,家裡的吉娃娃是小又工作的良伴,每天板著一張酷酷的臉,但是去到工地就會笑,所以小又總帶著他東奔西跑,後來吉娃娃過世,回到家空蕩蕩的,小又哭了大半年,前同事也是香蘭男子電棒燙的主理人阿堯建議:「要不要試看看把愛分給其他動物,一直難過也不是辦法啊⋯⋯」


小又試著將生活在321巷藝術聚落的貓咪誘捕節育,起初小又並沒有收養的打算,結紮後原放回貓咪習慣的生活場域,自從有了連結之後,他便將照顧的責任扛起,每天提供吃食,偶爾在園區點名,漸漸地有些貓咪老了、病了,便將他們撈進工作室照顧晚年,成為室友,跟貓咪累積了不少回憶。


「第一隻住進工作室的貓是大橘,黑貓媽媽的第一任男友,我們把大橘收編後兩個禮拜,一生只愛橘貓的黑貓媽媽就結交了新男友戰鬥小橘,已被收養的大橘有時候會溜出去,總是被戰鬥小橘打得落花流水。」「不親人的黑貓媽媽老了之後,我們才終於碰得到她,到了晚年才成為室友。」

目前入住在工作室的有十一隻貓,時常來去工作室外的庭院的貓還有數隻,隨處都是貓的生活痕跡,除了無處不是的貓毛、帶著騷味的沙發,過去為病貓打的點滴,也都還掛在屏風上。

讓小又留下深刻印象的總是這些貓咪離開的日子,每當有貓離去時,小又都會為他們寫下長文,將貓咪的過世連同他所記下的他們分享在社群。他提到,這些年他在不斷與貓道別中,學會如何面對死亡,這一次次的告別讓他理解到生命逝去的重量,同時慢慢懂得祝福與放下。小又深受《可可夜總會》影響,他深信當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還思念著你,那靈魂與記憶就不會消散,社群上的紀錄更像是他與相遇過的貓咪們的連結,每年的貼文回顧,再再提醒了曾經與貓貓們的相處點滴,這讓死亡變得意義非凡,也讓忌日不僅僅是悲傷,更像是與之相約、彼此思念的節日。

「我都沒有忘記過你們喔。」

Profile


謝欣曄(小又)


本事空間製作所共同創辦人,本業為設計師,副業為浪貓爸爸,無意間開始誘捕浪貓節育,後來收編老弱婦孺,近幾年還開始中途貓咪,在IG上記錄著貓咪的生活,透過貼文每年回顧過往的日子。目前正過著每天到工作室就要先花一小時照料貓,每個月伙食、醫療超過三萬塊的生活,所幸工作室同事給予全力支援,而同事們也都是有養寵物的愛貓狗人士。

  • # hence,雜誌
read more
相關推薦